儿童孩子长高容易犯得误区

发布时间:2024-06-03
字号:

身高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指标,也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财富,很多父母辈在身体长高方面吃过的亏,绝不能让这一代孩子们重蹈覆辙了,但是长高的“误区”太多,家长们可别再踩坑了。

误区一 | 父母高、孩子一定高

关于孩子的身高和遗传问题,有些父母比较高的,对孩子未来的身高盲目自信;有些家长本身比较矮,对孩子的身高落后则听之任之,一切随缘。这两种想法都是错误的。

孩子的身高60%~70%跟遗传有关系,剩下的30%~40%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影响。 

对于遗传身高不理想导致的矮小儿童,可以通过后天环境的改善和相关的干预措施,实现追赶、逆袭。

不要再被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遗传意识而耽误孩子的后天生长哦。

 

误区二 | 只要补钙就能长高

人体长高主要是靠骨骼长度增加,骨骼生长需要钙同时,钙的多少还决定了骨的硬度。如果钙不够,骨骼就会变软。但是,钙绝对不是使骨酪生长的主要动力。除了钙,骨酪生长还要靠生长激素和从食物中获得的蛋白质和营养素。缺乏生长激素的孩子,即使有足够的钙,他们的个头一样长不高,所以,长高并不仅仅与补钙有关,生长激素等与生长有关的因素是否正常都需要全面评估。

 

误区三 | 我家孩子只是晚长

这年头,家长都希望孩子大高个、大长腿,可是孩子长着长着就不怎么长了,看着比发小、同学矮半头,有些家长总觉得自家孩子现在矮不怕,可能是晚长,以后会长起来的。

俗话说的“晚长”,在医学上也叫做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,但并不是普遍现象,这类孩子一般生长发育在正常范围,只是比同龄孩子慢一些,且不伴有其他疾病。

如果孩子个子矮,不能盲目认为孩子是晚长,特别是如果发现孩子身高长期低于同龄儿童,就应该及时去儿童生长发育科进行科学地评估。如果抱着错误的认识盲目等待,有可能错过早发现、早干预的时机。

 

误区四 | 还没青春期发育特征不着急

家长常常认为男孩没变声,女孩没来生理期就还不算发育,(变声 ,月经来潮标示发育后期)不着急,然后就在没有对孩子身高进行有效干预的情况下,盲目等待。但实际上开始身高干预的年龄越小,获得的身高越大,实现理想身高的可能性也越大。

 

误区五 | 多给孩子补一补就能长高

很多家长常常认为自己孩子长得慢,是因为缺乏营养,需要"补一补"。对3岁以内的儿童而言,营养是决定长高的重要因素,对3岁以上的儿童却作用有限。

很多家长相信一些所谓的增高营养品、补品,盲目给孩子进补,孩子体重蹭蹭往上涨,身高却跟不上体重变化,变成"小胖墩",严重妨害身体健康,还可能导致骨龄提前,骨骺线提前闭合,影响长高,反而适得其反。

从现在起,走出这些意识误区,注意孩子的饮食、睡眠、心情和运动,不要让身高阻碍孩子追求梦想。

(每天两杯高孩子,不让身高成为孩子追求梦想的羁绊)